8月7日,新华网报道法学院“心青年、新农村”实践队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报道原文如下:
bat365在线登录网站法学院“心青年、新农村”实践队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bat365在线登录网站法学院“心青年、新农村”实践团于近日前往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黄盖淖镇进行为期十天的暑期社会实践。
为更好助推经济产业转型发展,黄盖淖镇成立马铃薯小镇党总支委员会,利用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大规模现代化农业园区,集中种植马铃薯、平菇等农副产品,发展畜牧养殖、熟食加工等产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产业链。实践团成员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马铃薯、平菇种植基地,亲身体验农产品种植、收获、加工和运输全过程,学习了解数字园区管理、智慧灌溉、精准种植等先进管理模式,感受到科技创新给传统农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乡村振兴需要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并驾齐驱,同频共振。实践团成员来到镇搬迁安置小区开展“大学生普法宣讲进农村”宣传活动,团队成员积极创新宣传方式,从“灌输式”向“服务式”转变,针对村民关注度较高的法律问题开展“以案释法”宣讲,共发放宣传单1600张及部分法治文创水杯。现场开展了微型法律知识问答竞赛,检验群众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接收效果,确保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学得明白、能够运用。
黄盖淖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在头百户村建设2200亩光伏园区。实践团成员结合当地自然风光,深入挖掘产业故事,进行了研学基地的修缮工作,开展“创意农产品‘上墙’、传统灶具‘上色’、乡村实景‘入画’”系列活动。实践团成员还带领小朋友们共画“美丽乡村新画卷”,在小朋友们的心中埋下建设家乡、振兴乡村的种子。
通过在黄盖淖镇的调研实践,实践团成员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进一步提升了团队成员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目标。下一步,实践团将继续组织学生深入基层、走进乡村,持续开展主题宣讲、村情调研等系列活动,用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天商学子的责任与担当,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