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商好老师•争做黄大年式优秀教师】做一名有担当的人民教师 ——­­­记法学院副教授王立争

来源:  作者:  编辑:  发布时间: 2017-11-20 浏览数: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学生的幸运,一个学校遇到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好老师则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教务处副处长、法学院副教授王立争在岗12年,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他先后入选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人才、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是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和优秀共产党员获得者。他以身作则,无私付出,致力于做一名对得起学生对得起人民的“四有”好老师。

教学必须站稳脚跟

“教学始终排在我所有工作的第一位。”虽然目前的各种人才遴多看重科研成果,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但王立争仍坚持教学第一的原则不动摇,不断探索教学规律,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研究。他主持在研天津市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1项,主持完成校级重点教改项目1项,参加完成校级教改项目2项,发表教改论文4篇。依托所主持的教改项目,对法学专业设置的专业方向进行了深入研究,推动了法学专业的特色化发展。

身为教务处副处长的他不仅要带研究生还要做好自己的科研工作,虽然每天的日程总是安排满满的,但他却坚持为本科生授课。课上,他幽默风趣,以实际案例讲解法律知识,甚至在课堂上也会出现法律探讨的争锋对决。他生动的授课方式深受学生欢迎,8次获得校教学质量优秀奖,先后获得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天津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他说:“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不断成长的主阵地,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的本职工作和不断努力的方向。”

他经常与学生面对面交谈,讨论鲜活案例,交流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积极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咚咚咚…”办公室的大门又被学生敲开,几把椅子,一张桌子,就是他们思想碰撞的地方。目前,已指导学生完成大创计划(含SRT项目)4项,其中1项获校级优秀大创计划。注重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比赛,所指导的学生多次在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比赛中获奖。学生们都笑着说,“我们是王老师办公室的常客,王老师博学又亲切,对自己严格要求,对我们更是关爱有加。”

攻关科研 深入探求学科理论

在王立争眼中,一门学科就是一笔巨大的宝藏,需要耐心寻找,深入挖掘。“对待教授的课程,我们不能因为讲课而讲课,而要以一颗热爱学术的心去专研、探讨。”即便是一闪而过的新思路,他也会深入挖掘,沉醉其中,不想放过任何一个探索新知识的机会,最终,越来越多的小点子逐渐汇成思想的长河,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前沿地位的科研成果。在国内最早提出民法推定性规范的概念,并进行了系统研究;最早就民法谦抑性、准民事法律行为进行了理论探索,大力提升了我国民法基本性质和民事行为理论的研究水准;较早就民法基本原则的科学化建构进行了深入论证,提出了独特的民法基本原则体系。

秉承着强烈的学科前沿意识和科研精神,他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科研攻关。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法学》、《政治与法律》、《法学论坛》、《法学杂志》等重要的CSSCI来源期刊论文2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在法律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等独立出版学术专著4部,合著2部,并主编、参编各类教材、教辅类读物10余部。

走在学风建设的前列

除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外,王立争还积极参与学院各项服务和管理工作。法学校一直注重学风建设,他认为,“要提高法学学生公平正义的品德修养,学风建设是关键。”因此,他大力推进学院开展的学风督查活动,主持制定了《bat365在线登录网站法学院学业警示制度实施办法》,创建了法学院学业警示、学业警告、学业留级以及学业淘汰的体系化学业管理制度。课堂时门外走动观察的身影,课余时打进学生活动,发现问题对症下药,回到家中整理一天所发现的问题,“经常想着想着就睡着了。”该办法在法学院已实施多年,实施效果良好,有效推动了法学院的学风建设。

为了营造浓郁的学习和学术氛围,王立争有效利用学院的品牌活动——“读书笔记”在所教班级设立读书奖。窗台边,一把台灯,扶着眼镜,细沙沙的翻阅声,就是他评阅学生读书笔记的真实写照。每学期他都会通过认真评阅每名学生1万5千字以上的读书笔记来评选该奖项,着力发现学生的思想火花。“通过这种激励机制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和阅读范围,为专业学习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在担任法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期间,他还统筹规划了学院研究生工作的管理体制,组织开展研究生系列学术论坛,使法学院研究生管理工作迈上规范化运作的轨道。(校报记者  江柳)


<!--[if lt IE 9]>